酱香型和清香型的门派斗争从来没停过,每次谈到这个话题,评论区都不缺盲目抬杠的“敢死队”,但也有一部分没有恶意的酒友是被不良商家带偏的,然后就盲目相信酱香最耐存,清香不能存,我今天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此理论是绝对错误的。其实清香和酱香在各各阶段都各有所长,在收藏上也是各有优劣,今天就细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实践和理论双结合。
1,酱香型白酒:
先说行业共识,酱香型白酒中物质的丰富度高于绝大多数香型,总酸也是所有香型中最高的,而白酒的陈化过程总体呈现就是增酸减脂,所以味道变化的效率很高,但超长期储存也很可能导致口感失衡,“口感失衡”很好理解,就好比孜然羊肉,孜然和羊肉的味道应该相辅相成,如果有一方的味道盖过了另一方,都不能算好吃(重口味群体除外)。老粉丝都知道,我本人基本没卖过年份大于10的酱酒,我也不喝,就是出于此原因,这里划重点!我说的年份是指从出厂日期起算,酒瓶上标注的真年份不计入考察范围
再说我和几位职业品酒师的实践结果,2023年夏天我喝了91年的茅子,那是我喝过最老的酱酒,还是人家请咱。酒的确是好酒,开盖之后满屋都是浓郁的酱香,醒酒30分钟,酱香和陈香太重,酸感突出,味道单一,没有协调感和舒适感可言,典型的头重脚轻,我们的一致评价都是“不如8年的次新酒”,如果用来调酒,一定事半功倍,纯饮的话,它的价格与味道的确非常不匹配,但如果只是追求重口味,那还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2,清香型白酒:
如果酱香走的是醇厚派,那清香走的就是淡雅派,风味物质不算多,总酸也不高,所以味道变化的效率偏低,但超长期储存也不太可能导致口感失衡,依旧拿菜品举例子,清香就好比粤菜,口感偏淡,多加点盐也无妨,尽管菜的清爽感可能会降低,但会增加风味
再来划重点!清香型白酒串味和跑味的概率也很大,所以对储藏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一定要做好密封保存,且要在干燥避光的环境下存储,度数最低也不能低于53度,否则如果处理不好,再好的酒也会变成“泔水”,这也是清香老酒市场占有率低的重要原因
我喝过最具代表性的清香老酒是90年代的汾酒,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果香味和蜜甜感明显增强,酒体更醇厚饱满,大曲清香的神韵突出,完全看不出任何口感失衡的迹象,甚至足以和现在很多高端清香名品PK,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最后总结,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各有千秋,也各有输赢,如果咱们有明确的口感喜好,完全可以忽略理理论上的客观事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