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的“姚子雪曲”与下里巴人的“杂粮酒”,牵出了关于“五粮液”由来的一段佳话:宋代姚氏家族,以玉米,大米、高梁、糯米、养子五种粮食为原料酿制的“姚子雪曲”,是如今五粮液的最初雏形。1368年,宜宾人陈氏在继承该秘方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在“温德丰”糟房(后改名“利川永”)酿造出 “杂粮酒”,并形成了自己的配方——“大米糯米各两成,小麦成半黍半成,川南红粮凑足数,地窖发酵天锅蒸”。陈氏配方历经传承,到了上世纪初,继承该配方的邓子钧携带“姚子雪曲”参加宜宾县团练局局长的家宴,宴席之上由晚清举人杨惠泉建议将酒更名为“五粮液”,五粮液由此美名广传。
1932年,邓子钧正式注册了五粮液商标,并制作了第一代“五粮液”商标图案,图案由高梁、玉米、稻谷,养麦、胡豆五种粮食组成,并印有“四川省叙州府北门外顺河街陡坎子利永大曲作房附设五粮液制造部”字样。此酒当叫远销国外,受到海外华人的称赞与喜爱,享誉四海。抗战期间,“利川永”槽坊生产的五粮液由于战争期间的赋税过高,一度停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利川永”收归国营,并于1952年由四川省宜宾专卖公司国营酒厂将“五粮液”恢复生产。在邓子均的技术指导下酿造的“五粮液”口感香气悠久,滋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是浓香型白酒的典范。该酒在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获得“中国名酒”的称号,白此确定了在中国酒界的领军地位。
“五粮液”,顾名思义,由五种粮食精酿而成:小麦(15%)、大米(20%)、糯老酒米(20%)、高粱(40%)、玉米(5%)。特自的“包包曲”制曲工艺以及传统的地面堆积式自然发酵法全部必须人工操作,加上特有的地理环境及水资源,以及至今仍在使用的明代古窖池群,酿就了五粮液浓香的口感。
五粮液的主流瓶型形似萝卜,故俗称“萝卜”五粮液,这也是该酒区别于其他名酒的显著特征之一。外销五粮液除了使用该瓶型外,还使用了另一种瓶型——瓶身四面共有四根麦穗图案,故俗称“麦穗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