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紫砂壶大师名单
1、顾景舟(紫砂七老之一)是近现代紫砂行业名气最大、成就最高的个位,堪称壶艺泰斗、一代宗师。其少时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18岁承袭祖业,一举成名,跻身壶艺名家行列。20岁左右,在上海所仿陈鸣远款龙凤壶,竟被当作陈鸣远传器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2、葛如山:被誉为“紫砂第一人”,是一位备受推崇的紫砂大师。他的作品以奇妙的造型、精湛的技术和精美的装饰而著称,是紫砂艺术的代表之一。 郑子彬:被誉为“紫砂神匠”,是一位拥有超过30年制壶经验的紫砂大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精致的刻画和完美的技术而闻名。
3、顾景舟 1915年,顾景舟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世界闻名的紫砂壶产地。景舟原名景洲,是我国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的工艺美术大师,被称为“壶艺泰斗”,其声誉可与明代的时大彬媲美。
4、吴德星: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朱子东: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精湛的制作技艺在紫砂壶界享有盛誉。吴泰闵:在紫砂壶制作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5、吴介春:现代紫砂壶艺人,以其作品《似锦》、《青蛙荷花》等著称。他是一位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70年生于宜兴,1991年毕业于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吴介春于1995年创立了“介春砂壶”工作室,其作品在海内外客商和收藏家中颇受欢迎。
苏麻离青与青花瓷怎样鉴别紫砂壶年代?
1、鉴定紫砂壶的年代,主要从造型、胎质、工艺、款识和铭刻以及风格品味等方面进行。紫砂壶从明代至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精细的发展过程,每个时期的紫砂壶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胎质是紫砂器的本质特征,不同年代的砂料有着不同的砂质,砂质的呈色肌理也不尽相同。
2、民国绿泥 民国绿,是将着色金属氧化物氧化钴,适量加入本山绿泥或其他原矿泥料中,配制而成的一种紫砂色泥。这种配制方法,始于民国时期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王世杰老师,故称民国绿。
3、它是在本山绿泥中加入从青花瓷釉料中得到的颜料(如苏麻离青)而制成的特殊泥料。特点:民国绿泥触感特殊,泥性疏松不结,含铁量高,张力大,不易变形、塌陷。烧成后双气孔结构明显,整体给人简朴古雅之感,沉稳的色泽展露出一种不屈的刚正之感。
4、元代时,从波斯传入的颜料“苏麻离青”,直接促成了青花瓷的诞生。民国,艺人们从青花瓷釉料中得到启发,在本山绿泥中加入这种颜料,制成了民国绿泥壶。之后,民国绿紫砂泥一度失传。建国后,紫砂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国营厂时期,再次配制出这种泥料。
5、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王寅春大师的民国绿紫砂壶:四方鼓腹 半菊 六方抽角 周盘 民国绿泥的由来:说起民国绿就不得不提在中国古代青花瓷中常用一种染料“苏麻离青”,说通俗点就是我们现在的二氧化钴。古代这种染料可是相当昂贵的,所以紫砂艺人探索出加二氧化钴调配民国绿的泥料也依旧没能广泛流行。
为什么紫砂壶又叫孟臣壶
孟臣壶,以惠孟臣名字命名的砂泥壶。惠孟臣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所造小壶大巧若拙,移人心目,后世称为孟臣壶。其所制梨形壶最具影响,十七世纪末外销欧洲各地,对欧洲早期的制壶业影响很大。孟臣壶工艺手法洗炼,节奏感强,尤其是壶的流嘴,不论长短,均刚直劲拔,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成为孟臣壶突出的风格特征。
孟臣罐,若琛瓯,玉书碾,潮汕炉,说的是潮汕功夫茶的四宝,为什么把所用的紫砂壶叫孟成罐,是因为清初制壶艺人惠孟臣,善于做小壶,做的朱泥小壶,小巧玲珑,实用美观,发茶性好,所以,后来在潮汕一带,把喝功夫茶的紫砂小壶都统称孟臣罐了。
要说紫砂壶孟臣,还得先从其人说起。孟臣其实是人名,全名为惠孟臣,荆溪人,大约生活在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壶艺名家。孟臣所造小壶大巧若拙,移人心目,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后世称为“孟臣壶”,这种小壶特别适合于饮功夫茶,因而风靡南国。
在随后的制壶历史中,惠孟臣的名字几乎成为了水平壶的代名词,这可能是由于工夫茶文化流行地区的茶人偏好所致。
“孟臣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天启年间,由宜兴的制陶大师惠孟臣所创制。这种茶壶小巧而精美,其特色在于所有的壶体上都刻有“孟臣”二字,因此被茶家们习惯性地称为“孟臣壶”。惠孟臣在制壶时,不仅注重壶体的浑朴与精妙,更在铭刻的书法上下足了功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