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龙团凤饼——北苑茶的前世今生之前世
建瓯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始于战国末期,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优质的茶叶。龙团凤饼作为北苑茶的象征,见证了其从贡茶到御茶的变迁历程。唐末五代,闽王王延钧将凤凰山的茶山定为皇家御茶园,因其位于闽国北部,故名北苑,这一地位一直延续到明代,历经42位皇帝的喜爱,历时458年。
更可贵的是灿烂辉煌过后的北苑茶没有沉寂,没有殒灭,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时而变,与时俱进,用前世今生谱写了中国茶叶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页。前世——帝王至尊名家热捧的龙团凤饼(一)宋徽宗与北苑茶北苑御茶“盛于唐而精于宋”。
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
北宋时贡茶生产南移到北苑,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赵炅年号,公元977年)在凤凰山设漕司行衙,置北苑御焙(官焙),派漕臣督造北苑御茶。北苑贡茶以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建溪官茶等,先后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几十个品种。
龙团凤饼即龙凤团茶。“龙凤团茶”是北宋的贡茶。在北宋初期的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遣使至建安北苑(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就叫“龙凤团茶”。
龙团凤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福建的北苑茶,它是最早的贡茶之一,尤其在宋代享有盛名。唐末时,张廷晖在凤凰山种植茶叶,初始为研膏茶,而宋太宗年间已开始制作龙凤茶,宋真宗时期则改良为小团茶,也就是后来闻名的龙团凤饼。
古树飘香茶叶公司万寿龙团贡茶
古树飘香茶叶公司所生产的“万寿龙团贡茶”备受瞩目,它以国家二级文物的身份被载入史册,被誉为茶界的瑰宝,堪比茶中“劳斯莱斯”。这款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色泽黑褐,形状如同龙珠,圆润如满月,静时如玉,动时如茶,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历史上最早、最长、数量最多的贡茶。
在改制过程中,古树飘香坚守了其品牌的核心价值,延续了“万寿龙团贡茶”和“古树飘香”这两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商标。这两个品牌承载着古树飘香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味,成为了公司产品质量和信誉的象征。
昆明古树飘香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云南昆明的综合茶叶企业,专注于茶叶生产、销售和推广。公司总部设在普洱茶集散地——昆明市,这里风景优美,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团茶龙凤团茶制作工艺
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详细记载了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包括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这一过程中,茶芽在采摘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随后进行小榨和大榨去水、去汁,研细后放入龙凤模压饼,最后烘干。
接着,使用凤凰山的“御泉水”洗净茶芽,保证水质纯净,对茶叶品质至关重要。蒸芽要求达到熟香,避免草木气息残留。研碾过程虽然未详述,但显然是制茶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压片去膏是龙凤团茶的独特之处,通过银板压制成大小龙团,去尽膏脂,保证茶汤清澈醇厚。
其次,拣芽过程精细至极。要去除茶芽的乌蒂和白合,以避免苦涩和黄黑。接着,用“御泉水”进行清洗,如《舆地名胜志》所述,凤凰山的泉水是上佳之选。紧接着,蒸芽需确保其熟透并散发香气。研碾和压片去膏的步骤虽未详述,但强调去膏彻底,以保持茶的纯净和轻盈。
龙凤团茶的精湛工艺体现在其精细的制作流程中,这一传统茶艺起源于《东溪试茶录》。首先,采茶环节至关重要,需在清晨太阳未出时进行,以保持茶芽的新鲜和光泽。采摘时要谨慎,用指甲轻轻夹断,选择肥硕的茶芽,以保证茶的甘香和口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