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咏梅学术成果
1、通过在学术期刊上的广泛发表和出版专著,以及主持和参与多项研究项目,许咏梅在茶产业、国际贸易和农业经济等领域展现出了深厚的学术造诣。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推动茶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合作,提升农业经济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指导。
2、许咏梅的专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村发展以及管理学领域。她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不仅得益于她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研究能力,更离不开她在学术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她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理论,也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另一个是许咏梅,她是安徽桐城人,博士后,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主修农业经济管理,有丰富的学术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
2009-2010年世界茶叶总产量出口量进口量
年,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79万吨,同上升56%,主要是由于茶叶出口大国肯尼亚、斯里兰卡、阿根廷等国因茶叶出口数量出口大幅增加。从地区看,亚洲茶叶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77%(66%),非洲占357%(312%)。
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407万吨,其中中国以137万吨的产量位居首位;尽管面对人民币升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系,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仍达到30.29万吨,居世界第二,茶叶出口金额创历史新高,达84亿美元。
茶叶产量135万吨,增产1%。全年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比上年增长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8%;牛肉产量636万吨,增长6%;羊肉产量389万吨,增长4%。生猪年末存栏46985万头,增长5%;生猪出栏64507万头,增长7%。牛奶产量3518万吨,下降1%;禽蛋产量2741万吨,增长4%。
在中国,2009年总消费量增加2%,2010年为4%,达到106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消费国。印度2009年和2010年的消费量分别增加4%和1%,达到828890吨。与此同时,2010年世界茶叶产量增长了2%,达到410万吨。中国以140万吨的产量和占世界总量33%的份额继续保持世界最大产茶国的地位。
斯里兰卡是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国(占国际出口总量的21%),其次是肯尼亚(19%)、中国(18%)、印度(13%)和印度尼西亚。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即茶叶种植面积第产量第出口第创汇第四。
农业农村部关于有关单位关于做大做强我国茶产业、提升茶产业国际竞争...
1、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加大茶叶标准制修订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茶叶标准体系。加强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我国茶叶规模化生产水平。加快茶叶生产信息平台和农资监管平台构建,强化茶产业技术创新和新设备新产品研发力度,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2、第十四条 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加强茶叶加工指导、服务和监管。企业应采用标准化、清洁化方式生产加工茶叶。第十五条 产茶地区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茶叶加工地方标准。
3、中国茶园面积占全球总茶园面积的60%,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2016年,中国农业部发布《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对今后五年的茶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了优势区域和最适宜区域,逐步形成了与资源条件和生态相适宜的生产布局,并进一步优化了茶产品结构。
中国有机茶产地分布
中国有机茶产地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数据,截至2008年,有机茶生产遍布21个省份,其中浙江省以1/3的比例位居首位,云南和江苏紧随其后。浙江武义县凭借政府推动的有机茶工程,成为全国有机茶开发最早、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县,被授予“中国有机茶之乡”。
浙江省武义县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近10万亩,是浙江省产茶重点县和全省实施“有机茶工程”的试点县之一,成为全国有机茶开发最早、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县,获得了“中国有机茶之乡”的称号。
我国有机茶的生产和分布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截至2008年,有机茶生产遍布全国21个省(市、区),其中浙江省以1/3的认证企业数量和显著的产量领先,特别是武义县,作为浙江省的重点县,有机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最,荣获“中国有机茶之乡”的称号。
邓村绿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特色产品,享有“中国有机茶第一乡”的美誉。坐落在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距离三峡大坝仅23公里,主要生长在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山坡上。
2009年大益甲级沱茶的口感有哪些特点?
1、香气浓郁:2009年的大益甲级沱茶经过长时间的陈化,茶叶中的香味得以充分释放,散发出一种深沉、浓郁的香气。这种香气不仅令人陶醉,还带有淡淡的花香和糯米香,让人回味无穷。滋味浓厚:这款茶叶的滋味非常浓厚,入口后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较高,使得茶汤显得特别醇厚。
2、甲级沱茶是采用嫩度适中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独特蒸压工艺制成,其茶具有外形似碗状,碗口端正,紧结光滑,白毫显露等特点,沱茶整体条索紧细,用料等级较高,汤色浅黄明亮,毫香馥郁,滋味醇浓,厚实,且韵味十足,回甘显著。
3、大益甲级沱茶存放后,打开轻嗅干茶,香气清纯无任何杂味。开汤后,汤色蜜黄明亮,富有通透感,入口陈香便铺满了唇舌。温沉舒适茶汤过喉顺畅,滋味浓厚而微苦,随即化开,生津回甘缓缓而来,但却绵延不断,使得口中愈发清润,杯底花果香清新持久,令人心旷神怡。
中国人喝茶还安全吗?中国茶陷入了“农残门”吗?
1、中国茶叶“农残门”事件,没有理性不行。我们欣慰地看到,随着茶产业品牌意识的觉醒,中国茶茶叶已经非常重视农残问题。比如云南,不少茶区大力推广生物多样性的有机茶园和疏林茶园,就从源头上杜绝了农残的产生。不少茶区,因为贫穷买不起农药,茶树的农残为零。
2、绿色和平组织在2012年4月的报告中称,中国多个茶叶品牌产品存在农药残留,其中立顿的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等产品被发现含有禁用农药。
3、这是正常现象,只要不超过法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对健康无害。而“农残超标”则是指农药残留超过安全标准,对人体有害。目前,中国茶叶的农残超标率仅为2%左右,如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一样,少量残留对人体无害,但超出标准则需警惕。
4、中国工程院茶界唯一院士陈宗懋指出,茶叶农残问题并非真正问题。农药多数为脂溶性物质,不易溶于水,若茶叶农残超标,会在直接观察中显现,不会进入茶汤。他强调,茶叶农残超标仅针对茶叶固化物的检测,而中国人通常采用泡饮方式,喝的是茶汤,而非茶叶本身。
5、应该说我们吃的食物以及茶叶中也会有农残超标的,但绝大部分的水果、蔬菜和茶叶都是安全的。”他强调,“有农药残留不等于有毒,只有高于标准的农药残留才是有风险的,因为人身体内有分解酶,可以代谢出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